摩根大通刘伯伟:有信心下半年港股IPO市场将好于上半年
智通财经APP获悉,5月23日至24日,摩根大通第二十届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举行。峰会上,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针对港股市场称,多年以前,IPO窗口可能是一年甚至两年,市场非常火爆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——当最终要发行的时候,比准备发行期间的市场情况还要理想。未来市场会不会有窗口?他表示,一定会有,但这个窗口可能不会那么长,可能只有两三个月,甚至一个月的时间。另外,从目前的情况看,有信心下半年的港股IPO市场将好于上半年。
刘伯伟表示,过去五个月总体来看,新股数量不是很多,大部分的体量较小,一些项目的后市表现也并不是太理想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过去一个多月,港股市场的表现出现了明显改善,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指数方面。这种变化主要由两大核心因素所驱动:一是相关的政策支持,内地与香港政府都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推动、提振港股市场;二是从基金的流向看,确实有外国基金在买入,这对香港股票市场也有一定的支持。
提到IPO市场时,他指出,IPO发行需要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较长的时间。提到标志性的事件,如果有一个比较大的港股IPO发行且后市表现比较理想的话,对整个市场的气氛将非常有帮助。他提到,如果能够出现一个数亿美元的IPO项目,会对市场注入一剂“强心针”。
对于2023年年底摩根大通参与了药明合联的IPO项目发行如此之成功的参考价值,刘伯伟称,首先,最核心的是公司本身是一家非常优质的企业;第二,要有全面、深入的询价过程;第三,有没有基石投资人、基石投资人的质量如何,这非常重要,能稳定大家的信心。
现在的情况显然不一样了,询价过程从递交上市申请表格就开始了,需要企业和更多的投资人进行更长期的沟通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企业可能会找到基石投资人、长线基金投资人,以及偏短线但对提供流动性很有帮助的投资人。总而言之,现在的询价过程需要做得更全面、更深入,这是目前市场情况下能够成功IPO的一个重要条件。
IPO后的市值管理方面,他表示,这和询价过程有类似之处,即核心是公司的业绩表现,以及如何让投资人更有效地了解公司的情况。有一点比较特别,今年联交所公布了一个关于“库存股份机制”的规则修订,这实际上给了公司一个很好的工具去管理资本结构、增加灵活性,当然也有一些限制条件。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公司愿意去进行实践。
提及现在长线基金是否还会看港股IPO项目时,刘伯伟表示,其实长线基金一直都会看,只是最终是否买入取决于很多不同因素,包括公司本身的情况、市场总体的情况等等。如果这些条件都比较理想的话,基金经理会考虑选择买入。当然,价格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。为什么外资基金会大规模涌入香港市场,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基金经理看来,香港市场的估值比较有吸引力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