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商网

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访谈④|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

发布日期: 2024-05-31 01:11 来源: 新华网 阅读量:6757   

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访谈第四期

《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》

本期嘉宾:

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 刘玉堂

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罗运环

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黄尚明

炎帝文化

一直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

刘玉堂:我们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,那就意味着炎帝神农文化是我们的根文化,那么作为根文化怎么理解?炎帝神农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,主要是物质文明的,都是我们后来的物质文明发明创造的重要的根基。我们几乎所有的一些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这个根基上不断地拓展、升华逐步地发展。第二个就是我们说根脉,根文化也可以理解成脉文化,为什么叫脉文化?就是炎帝神农文化的精神作为一种血脉,在我们的血管中一直流淌。

哪些精神?比方说炎帝神农种植五谷、发明农具,这种创新的精神,炎帝神农他融合不同的部落,最后又跟黄帝部落实现了一个大的融合,这种团结统一的开放精神。还有就是炎帝神农尝百草疗民疾,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,像炎帝的女儿“女娃”,她在东海淹死了,变成精卫了,她衔西山木石来想把东海填平,这种精卫填海的一种精神,也是奉献精神、也是一种进取精神。还有就是炎帝的乐工,叫刑天,他在一次战斗中头(被)砍掉了,结果他的双乳变成他的眼睛,他的肚脐眼变成他的嘴巴继续战斗,这也是一种奋斗的精神、进取的精神。所以后来陶渊明有两句诗: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。还有炎帝神农的家族成员夸父,夸父逐日,他也体现了这种奋斗的、进取的精神。炎帝神农部落的成员的精神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炎帝精神的一个重要的部分,所以我们也是要弘扬它。

荆楚文化离不开炎帝文化

刘玉堂:谈到荆楚文化之前,有两个概念要说明一下,一个是楚文化,一个是荆楚文化,往往容易被混淆。楚文化是一种国别的文化,它是楚国人民创造传承并发展的文化,它代表的是楚国这个国家的文化。荆楚文化是一种地域的文化,它是湖北这个地区有人类以来一直到今天乃至未来产生的一些文化,都可以叫荆楚文化。对今天有什么意义呢?我想主要有三点:第一点,我们学习了解荆楚文化可以延续历史文脉。第二点,湖北文化的一些精神可以使我们增强文化的自信。第三点,历史文化它本来是一种资源,但是这种资源同时也是资本,不是说只有金钱才是资本,我们可以在某一个景点 、一个景区,深挖它的历史文化的资源,然后进行一些精心地打造,变成一个旅游的目的地,那么它同时也可以取得两个效益。

从这几点可以看,首先我们看炎帝神农种植五谷,这个水稻是湖北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项目。在宋代的时候,为了提高水稻的生产力,湖北鄂州人发明了秧马,别看是一个小小的秧马,它使水稻的生产效率大大地提高,到后来明清时期有一句话叫“湖广熟 天下足”,两湖地区湖北湖南的水稻成熟了,全中国人民都不愁吃的,这就是炎帝神农稻作文化的一种弘扬。第二,炎帝神农发明了医药,荆楚地区的医药文化相对发达,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也是世界的医药百科全书。第三,茶叶 ,湖北天门人陆羽的《茶经》是世界最早的一部茶学著作,在这本书里面他写的第一句话就是: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。就是说茶作为一种饮品,最早是由神农氏发明的。第四,贸易,据说炎帝神农日中为市,首创贸易,那么湖北的商贸也是渊源有自。在先秦的时候,楚国的商贸是非常发达的,我们现在在曾楚墓里面发现的蜻蜓眼琉璃珠,据专家考证,就是从地中海来的,他们都是在炎帝神农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。

罗运环:炎帝文化在湖北来讲,在传说中是最早的,荆楚文化湖北文化离不开炎帝文化。第二,炎帝文化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我们打造旅游资源的宝贵资源,不仅是随州的也是湖北的品牌文旅资源。

曾随文化

是周文化在南方的突出代表

黄尚明:文献记载有一个随国,但我们现在考古发掘的文物上的铭文大多写的是曾国。这种矛盾,学者们称之为曾随之谜,文献称随国,考古上挖的都是曾国,其实都是一个国家。现在称为曾随文化,把两个名词都包括进去。我们过去只知道西周有个曾国,但是它具体细节搞不清楚,后来随州挖了曾侯舆的墓葬以后,曾侯舆的编钟上明确地记载,曾国是在西周周成王的时候,分封姬姓贵族南宫适为首任曾国的封侯,他的爵位很高,叫曾侯。他是当时的西周王朝分封在南方的一个地位最高、实力最强、文明水平最高的一个诸侯国。曾国最大的时候跨现在的随州、枣阳,西边应该要到襄阳的一部分,北边要到新野的一部分,南边到大洪山以南的京山县,东边跟安陆交界。曾随文化的主要特点是,它是周文化在南方的代表。

寻根节

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

刘玉堂:寻根节有两个特点:第一点,它扩大了影响的范围。原先的神农节就是县和乡镇的水平。对炎帝神农文化知道的范围也是很小,就是随州市的范围,甚至在全省知道的也不是很多。通过举办炎帝故里寻根节,一届一届的,现在已经扩大到海内外,整个东南亚,环太平洋地区,包括美国和欧洲。第二点,通过寻根节的举办,人们对炎帝神农文化有着更深刻地认识。原来有人说炎帝神农故里在随州不可能吧,什么陕西、山西、包括湖南,都说炎帝故里在它那。但是后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编了一本书叫《炎黄汇典》,在那里面已经说得比较清楚: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,山西的高平是炎帝神农庙,陕西的宝鸡是炎帝神农祠,湖南的株洲是炎帝陵,故里、庙、祠、陵,已经说得很清楚,所以通过举办这些活动,加深了人们对炎帝神农文化的理解,也加深了对炎帝神农故里的认知。

另外还有一点,可能就是炎帝神农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了。炎帝神农精神,除了我们刚才和几位聊到的,还有一点就是炎帝神农以民为本,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民本意识。他处处想的是大众,文献上说他身亲耕 妻亲织,以为天下先。像这种精神更加深入人心,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罗运环:世界华人寻根节,它就是展示和宣传湖北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。举办世界华人寻根节,(把)炎帝故里的这个文化资源打造成世界性的文化品牌,不仅对随州,而且对湖北文旅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。它首先增强了民族复兴的凝聚力;第二点,增加民族自信、文化自信;第三点,激发现代人的创新性。

弘扬炎帝文化 传承炎帝精神

刘玉堂:现在湖北的文旅口号是“知音湖北、遇见无处不在”。那么它最早的起源是什么呢?大家可能都知道高山流水,高山流水用得是伯牙古琴,它象征的是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,它的核心点是一把琴。但事实上,最早的琴叫神农琴。我们的文创、一些影视剧,能不能从神农琴到伯牙琴,寻找他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那种精神。我想应该有,那种精神就是和合的精神,这是一个 。第二个,炎帝神农发明了医药,我们的医药产业也可以深入挖掘。有一部《神农本草经》,尽管不是炎帝神农写的,但是它注名叫《神农本草经》,那肯定还是有点联系。我们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《伤寒杂病论》,一直到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能不能找一些渊源一些关系。还有这个茶叶产业也是一样的。你们有一种茶叫神农(有机)茶,神农在发明医药的同时发明了茶。茶现在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,世界上可能饮用最广的是茶叶,没有什么能超过它,就像世界上吃大米(的人数)占 53%一样,这都跟炎帝神农有关。

罗运环:我觉得我们可以进一步从炎帝文化的内涵中提取一些符号,来把它运用到文创、经济开发的品牌上。作为符号,这也是一个贡献、推广。

让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心灵

刘玉堂:我想首先要编一些适合青少年读的著作、书籍,理趣兼备,道理和趣味都有,雅俗共赏,文字要雅点,关键要深入浅出,他能看得懂,图文并茂,更多的有些图,有些实例,让他在图文互动的中间加深理解,就少长咸宜,小孩,哪怕是老人也能看懂。第二,要有些有形的东西,那就是说不仅仅是文字的东西。比如说在一些影视、一些舞台艺术乃至一些文创作品中,我们要更多地开发哪怕是电子游戏,当然是比较健康的,让青少年在玩中学。就是在他玩的过程中,在他观赏一些艺术品的过程中,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炎帝神农文化的熏陶和浸润。第三,可能现在也是比较火的原来叫研学旅行,现在好像叫研学旅游,让学生、青少年在游学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炎帝身上的文化魅力。

黄尚明:我觉得,能不能在随州、在湖北、在中小学课堂里面,把它开发成课程,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炎帝文化、曾随文化、荆楚文化,这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样的话,他从小就知道我们历史是很悠久的,我们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这种格局,各地都在为中华文化做贡献,要利用好这个课堂,让他们能够了解我们悠久的文化,树立文化自信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